图片 我国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的实证分析_明升体育官网_手机版app下载**

明升体育官网_手机版app下载**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 > 中国经济 > >

我国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的实证分析

来源::未知 | 作者:明升体育官网_手机版app下载** | 本文已影响
内容摘要:“贫困化增长”这一理论命题自巴格瓦蒂提出后,已被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重视。本文以此为基础从其前提条件、贸易条件以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论证我国出口贸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扩张可能导致的“贫困化增长”现象,并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扶植战略性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引进优质FDI等三方面,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以规避贫困化增长。

  关键词:贫困化增长,贸易条件,贸易战略

  国际贸易理论自创建以来,主流经济理论均将贸易视为经济增长与出口扩张的发动机和国家福利改进的加速器。为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各国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纷纷依据贸易理论的基本原理来指导本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希望依靠本国比较优势占领更为广阔的世界市场,从而提高本国经济福利。1958年,巴格瓦蒂在扬弃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上,创造性地分析了国际贸易所带来的负面效果。他认为,一国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有可能使出口增长的收益与贸易条件恶化的损失相抵消,甚至后继损失超过初始的出口收益,从而导致该国经济出现贫困化增长现象。其理论被拉美等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所证明。因此,如何走出贫困化增长的“陷阱”,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外贸高速增长的我国所必须面对的理论和实践并重的问题。本文将在巴格瓦蒂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引入要素假定来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贫困化增长形成的机理和途径,并寻找如何避免贫困化增长的理论路径。

  贫困化增长的内涵及其模型分析

  “贫困化增长”是印度经济学家巴格瓦蒂于1958年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这一国际贸易现实而提出的。此后,其他发展经济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和表述,但直至今天,其基本涵义依然是:“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外贸增长”;其衡量标准依然是“贸易条件是否不断恶化 ”。1991年,彼特·林德在《国际经济学》中归纳了“贫困化增长”的三个前提条件:国民经济的增长必须偏向于出口;国家必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贸易;国外对本国出口的商品必须是需求价格弹性很小的。我国学者王如忠补充了第四个必要条件,即该国必须是贸易大国,因为只有贸易大国的进出口数量变化才会影响世界商品价格。

  从战后国际贸易实践来看,一个国家,特别是后进国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往往不仅仅是为获取静态的贸易利益,更重要的是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性决策,试图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实现贸易—经济—赶超。而在这一长期动态过程中,最初不论是贸易条件还是静态贸易利益都极有可能不断恶化,但只要快速发展的对外贸易有很强的动态效应,就能最终实质性、根本性地提高该国经济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那么,无论是贸易条件还是贸易利益都将逐步改善,并会步入贸易—经济—赶超的良性循环。因此本文认为,外贸贫困化增长的涵义应作如下深化:在贸易—经济—贸易的动态过程中,若贸易带动经济的机制不健全、动态效益微弱,产业、经济国际竞争力长期得不到实质性、根本性提高,不仅贸易长期快速增长难以为继,而且贸易条件将进一步恶化,贸易、经济将陷入恶性循环的增长。这样的增长则为贫困化的增长。贫困化增长判定的最重要依据是贸易条件恶化。可以用图1来解释。

  贸易大国出口量的变化可以改变产品的世界价格。现假设该大国发生了偏向于出口部门的经济增长,如图1所示,生产可能性边界从T0T0移到T1T1,产品供给增加,使价格贸易条件从Pw0降到Pw1,社会福利水平从U0降为U1,这是一种典型的“贫困化增长”即贸易的扩大反而导致了社会福利水平的降低。

  经济学家维纳等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即使在价格贸易条件趋于改善的情况下,“贫困化增长”仍有可能发生。他们在价格贸易条件的基础上补充了收入贸易条件(ITT=(Px/Pm)XQX,Qx为出口量)和要素贸易条件 (FTT=(Px/Pm)XZx/Zm),Zx、Zm是出口与进口部门要素生产率,并认为要素贸易条件的恶化对“贫困化增长”起决定作用,如果在价格贸易条件下降的同时出口与进口部门的要素生产率(Zx/Zm)下降或其上升的比率低于Px/Pm下降的比率,就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贫困化增长。咖啡生产和出口大国巴西的例子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如图2所示。

  增长前,巴西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AB,TT是国际价格线,表示制成品和咖啡的交换比例。巴西在b点生产,出口ab数量的咖啡,进口ca数量的制成品,在c点消费。现在假定巴西的生产要素大量增加,特别是生产咖啡的生产要素大量增加,使得巴西生产咖啡的能力迅速的提高,生产可能性曲线AB向外扩张到A’B’。这种情况下,咖啡的出口大量增加,国际市场上咖啡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以T’T’表示相对价格的降低。假设巴西在b’点进行生产,b’点表明咖啡和制成品的产量都增加了,但是咖啡的增长更多。咖啡相对价格的下降导致换回的制成品的数量反而比以前减少了。在图中,增长后巴西出口a’b’数量的咖啡,进口c’a’数量的制成品,在c’点消费,消费水平反而比增长前降低了,增长后的贸易利益减少了,这就是贫困化增长。

  我国贫困化增长的实证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从1978年至今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大。根据商务部的统计资料,我国的对外进出口从1978年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 14221.2亿美元,到2006年7月截止,进出口总值与往年同期相比,更是达到了9418.4亿美元,再创新高。另外,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经贸格局发生了变化,出口商品结构己经摆脱了低收入国家常有的特征,由以初级产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结构完成了向工业制成品的转变,但结合我国商务部的统计可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仍然是加工贸易类,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我国的一些出口产品,如纺织、服装等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反映了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具有影响世界价格的能力。

  但是,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在国际分工中所获取的贸易利益是否越来越朝着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呢?或者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否存在贫困化增长呢?对此,本文将从假设前提角度、贸易条件角度和国际竞争力角度进行实证分析。

  (一)假设前提

  1.我国传统贸易战略以出口创汇为基本指导原则,对外贸易关注得更多的是“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其实质是将国内需求不足的供给通过外贸来扩大,以保证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该政策的目的是通过低价出口换来大量外汇,出口实际上是为了保证进口。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口规模比出口规模要大,但上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出口退税和外贸结余的增长,出口成本的下降和外向型经济政策的鼓励,使我国出口以高于GDP增长率一倍的速度迅速扩大。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保持了高速的增长,进出口总额由1979年的293.3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4221.2亿美元,近几年进出口总额平均增幅远远高于实际GDP8%的平均增幅,超过了18%,充分反映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是偏向于出口的,符合贫困化增长的条件。

2.从1979年到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基本上保持连续的增长,仅仅在1982年、1998年出现了小额的降低。从表1中可以看出,1979 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0.11,即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为11%,1986年,这一指标上升到0.25,到2000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上升到了 0.43,超过了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开放水平。2003年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上升到0.60,远远高于美国和日本,甚至比同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也要高出两倍以上。2004年这一指标进一步攀升到0.70。外贸依存度指标的不断上升,说明对外贸易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外贸依存度的不断增加容易使我国产生贫困化增长。

  3.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中,许多出口丰裕要素产品的国家不仅没有富起来,有些反而变得更加贫困了,贸易条件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掉进了贫困化增长陷阱。究其原因,除了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发达国家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发达国家政府迫于国内就业压力,鼓励用劳动替代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外,主要是受供给和需求约束。以劳动或自然资源为优势的产业,因其所需技术简单、资源容易获得和产品差异小,所以进入壁垒低,往往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优先考虑的产业发展项目,自然更加容易引起过量的投入和产出,造成产品的过剩供给。与此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又属于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双低的产品,国际市场对这类产品的需求扩张速度十分缓慢,市场容量有限。在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出口产品的价格就会下跌,从而出口这些产品的国家就会面临一种极为不利的贸易条件,以至于从竞争角度看,具有竞争优势和比较利益的分工,出口却未必有利。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出口的现实是: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以大宗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从而也会导致价格贸易条件恶化,产生贫困化增长。

  4.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进出口规模占世界总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如表2所示),1978 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仅居27位,2005年己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贸易总额已达到14221.2亿美元,2005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占世界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7%比上年上升了0.3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的3.5%,比上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已成为世界进出口贸易大国,是世界市场的重要力量,这形成了贫困化增长的大国条件。

  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对外贸易已具备贫困化增长的条件。若不改变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出现贫困化增长。

  (二)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反映了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后经济福利的变化。如前文所述,它包括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贫困化增长的实质即在于几种贸易条件的全面恶化。因此,深入分析贸易条件的变化,可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经济福利变化得出一般性结论。

  与贸易小国出口面对的是具有完全竞争的水平需求曲线不同的是,贸易大国的出口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意味着贸易大国如果要增加某种产品的出口量,就必然导致该产品价格下跌(图1从Pw0到Pw1),即价格贸易条件恶化。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只是判定一国是否出现贫困化增长的条件之一,只有价格贸易条件下降的比例超过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比率,贫困化增长才会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引入收入贸易条件(ITT)和商品贸易条件(NBTT)来分析。商品贸易条件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它表示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 NBTT=Px/Pm,其中Px、Pm分别代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收入贸易条件是指一定时期内出口量指数与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它表示一国用出口支付的能力。ITT=(Px/Pm)×Qx,其中Px、Pm分别代表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Qx代表出口量指数。

  由表3和图3可见,我国的收入贸易条件呈强劲增长态势,原因在于我国出口贸易量的迅速扩张弥补了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所带来的损失,但商品贸易条件呈下降趋势。但必须指出的是,我国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是在以下情况下发生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已完成了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的转变,但由于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制成品部门当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纺织、服装。这说明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仍然很高,而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的模式必然进一步强化这种结构,使这些产品产出的增加必须依赖于更大的出口比率,从而使经济增长出现了偏向出口的局面。由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主导地位,而这些产品的需求弹性比较小,我国又是一个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05年已经达到70%,我国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扩张必将导致出口价格下降,从而导致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换句话说,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数量扩张对收入贸易条件改善的作用会越来越小。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符合巴格瓦蒂贫困化增长的四个条件,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将有可能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危险。

  (三)国际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选用产业贸易竞争指数来衡量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状况。如果用X表示某产业的出口总额,M表示该产业的进口总额,则产业贸易竞争指数(TC)为:TC=(X-M)/(X+M),如果TC<0,表明该产业竞争力较弱;TC=0,表明该产业虽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不是太强;TC>0,则表明该产业竞争力较强。从表4数据可知,我国初级产品出口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工业制成品则有所改善,但出现波动。这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由初级产品向制成品转变的趋势相符。在工业制成品当中,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主要是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最能体现一国竞争力水平的机械及运输设备虽然其竞争力有所上升,但仍呈现出较弱的竞争力。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猛,但外贸产业竞争力并未得到根本上和实质性的改变。如果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来衡量,则可以认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基本是属于贫困化增长或者说面临贫困化增长的危险。

  我国规避贫困化增长的战略选择

  我国要建立适度的贸易保护政策,推动外贸的转型,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化。适度保护的目标是建立较为健全、合理的产业结构,保护的对象、重点和程度要根据国内产业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并要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有利调整,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实现和维持国内就业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目标。

  改造传统产业强化比较优势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有两条途径:其一,将国外技术引进后消化、吸收与我国的劳动力结合,通过技术创新,生产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其二,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深加工、细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增加出口产品的民族特色。

  扶植重点产业实现竞争优势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我国现阶段,最根本的是要选择对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综合国力提升有重大带头作用的宇航、化工、电子通信、生物技术和金融服务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的关联性很强,可以更好地发挥“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瞻效应”,有力地带动产业升级。

  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我国避免步入贫困化增长的关键。我国的企业、企业集团和政府如何避免步入贫困化增长的道路,关键取决于它们的创新能力,只有保证产品和生产过程持续不断地升级,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创新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企业创新的速度低于其竞争对手,将同样导致价值增值的减少或者市场份额的丧失,因此,创新是相对其竞争对手而言的创新能力。

  通过FDI接受技术外溢发挥后发优势是发展的捷径。FDI产生技术转移,对我国的利益在于节省开发成本,避开风险,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鼓励跨国公司在国内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建立研究开发中心、生产制造基地和管理营运中心,以利用外国投资带进的新要素,促进低技术、低效率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具有较多现代技术、较高效率的现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促使低效率、无竞争力的替代进口产业发展成为与发达国家在同一市场竞争的出口产业。


明升体育官网_手机版app下载**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中国转轨经济关键时期失业问题成因

中国转轨经济关键时期失业问题成因

内容 摘要: 面对中国转轨经济关键时期与经济高速增长势头形成鲜明对照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现状,运用奥肯定...